“认房不用认贷”政策来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了《关于优化个人住房贷款中住房套数认定标准的通知》,推动落实购买首套房贷款“认房不用认贷”政策措施。
通知明确,居民家庭(包括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申请贷款购买商品住房时,家庭成员在当地名下无成套住房的,不论是否已利用贷款购买过住房,银行业金融机构均按首套住房执行住房信贷政策。此项政策作为政策工具,纳入“一城一策”工具箱,供城市自主选用。
什么是“认房不用认贷”?
“认房”或“认贷”是银行在发放住房按揭贷款时认定是否是首套房的参考标准。
“认房”是指银行在发放房贷时,参考购房家庭在当地名下实际拥有住房套数;“认贷”是指银行会根据拟购房人家庭在全国范围内是否有住房贷款记录(包括公积金贷款和商业贷款)来确定贷款比例。
其中最为严格的认定标准就是“认房又认贷”(“双认”),也就是不仅要看购房家庭名下是否有房,还看购房家庭是否在全国有过贷款记录,一旦有房或有贷款记录,都算作二套房。
目前在全国各城市购买首套住房都享有一系列优惠政策,首套房的首付比例、房贷利率等都明显低于二套房。简言之,如果被认定为首套房,购房门槛将大幅下降,反之则明显上升。
“双认”政策抑制改善性需求
回顾我国2010年以来的房地产调控周期,当房地产面临过热情形时,“认房又认贷”政策出台从市场预期和实际购买力两方面迅速压降市场温度。
贝壳研究院指出,例如:北京在2011年和2017年两次启动“双认”之后,二手住宅成交均价均经历了约1年的下跌期,是历次周期中最长的下跌期,且房价累计跌幅均达到15个百分点的水平。北方部分城市如天津、济南等城市近年来房价持续低迷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也在于不合时宜地执行“认房又认贷”,过度抑制了市场需求。
“认房又认贷”政策后,重点城市换房活跃度降低、妥协性换房等特征明显。以北京为例,2021年与2016年相比,北京换房群体面积改善缩小5平方米,从置换房屋面积结构来看,置换后120平米以上房屋占比下降24个百分点,改善需求受到抑制。
诸葛数据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王小嫱表示,目前一线城市及厦门、成都、合肥等约20个热点城市实行“认房又认贷”的政策。
取消“双认”能省多少钱?
据贝壳研究院测算,以北京为例,一套650万元的改善性住房(非普通住宅),在“认房不用认贷”的情形下,首付比例40%;而在“认房又认贷”的情形下,首付比例翻倍为80%,首付额度多出260万元。“认房又认贷”下,如果卖掉一套价值450万元的首套房,想要换购一套650万元的二套房,首付缺口有70万元,且大概率首套房还有未还完的房贷,可见换房艰难。
此外,从贷款利息看,不同认定标准下房贷利率也有差异。以北京当前利率水平计,100万元商贷,贷款25年,等额本息还款方式,“认房又认贷”政策下贷款利息多付约9万元。
哪些群体获益?
王小嫱表示,三部门明确推动落实“认房不用认贷”,利好热点城市的两类购房群体:一类是常住地有一套贷款住房准备卖出房子换房的;一类是在常住地外其他城市有过房贷记录,但本地无房的购房群体。
政策执行后这两类群体再次购买房屋将按照首套房的房贷利率进行计算,可降低购房成本。对市场而言,她认为,“认房不用认贷”有利于改善性需求的释放,也符合更好地满足改善性合理住房需求政策方针,提升市场活跃度,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
哪些城市会落地?
需要看到,此次政策当中强调:“此项政策作为政策工具,纳入‘一城一策’工具箱,供城市自主选用。”
这也意味着各城市会因城施策,是否执行、什么时候执行,由城市说了算。
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认为,城市地方政府要执行该政策,需要与当地人民银行磋商。当地人民银行执行该政策时,也会考虑到因城施策、一城一策的情况,会在评估当地房地产市场运行和风险的情况下来执行该政策。
李宇嘉认为,银行目前房贷额度充足,房贷依旧是优质资产。去年四季度以来,房贷余额连续下行,对于银行资产质量造成一定冲击。预计各地银行大概率愿意推进此类政策,进而稳定房贷和资产价格。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指出,目前深圳无房有贷户首付50%,北京、上海“无房有贷”者首付比例基本在60%-80%。他认为,“认房不认贷”在一线城市预计不会全面实施,很可能会先行在北京的房山、上海的临港等偏远区域试点。
(文章来源:国是直通车)
标签: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原标题:加拿大作家玛丽·劳森成名作《乌鸦湖》:当回到自己人生的原点
2023-08-26 08:58
原标题:心归处,是敦煌——敦煌艺术创作谈在沪举办工人日报-中工网记
2023-08-26 08:56
新华全媒+原标题:“源头活水”哪里来(主题)——从网络视听精品创作
2023-08-26 08:01
原标题:河北邢台发现明嘉靖年间古石碑对研究家风家训有史料价值中新社
2023-08-26 07:53
原标题:中新网评:《我经过风暴》为何“如有雷同,不是巧合”?中新网
2023-08-26 06:05
原标题:《念念相忘》讲述青春爱情故事人民日报海外版电(记者苗春)国
2023-08-25 17:01
原标题:网络平台加强经典影视作品修复工作(引题)用高科技留存影像记
2023-08-25 16:00
原标题:青年艺术家作品亮相“心印”展览北京日报讯(记者王广燕)“心
2023-08-25 14:07
原标题: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企鹅岛智慧城市主题展演活动落幕工人日
2023-08-25 14:02
原标题: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节目暂停播出据浙江卫视消息:鉴于对
2023-08-25 13:58
原标题:感受非遗文化魅力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吴铎思通讯员张路8月23日
2023-08-25 14:03
原标题:《看不见的顶峰》记录盲人张洪登顶珠峰北京日报讯(记者袁云儿
2023-08-25 13:06
原标题:《她的城》《装腔启示录》同期热播,演绎女性家庭和职场故事(
2023-08-25 10:58
原标题:中国电影博物馆2023年国际电影展映首站泰国电影展将启中新网北
2023-08-25 09:59
原标题:2023年中国网络视听精品创作峰会在青岛召开8月24日,2023年中
2023-08-25 09:52
原标题:抖音首部相亲题材纪录片《现代相亲故事》上线工人日报-中工网
2023-08-25 08:04
原标题:配合文物搬迁及布展需要(引题)上博本馆10月将关闭所有展厅(
2023-08-24 15:55
原标题:“为爱戌度时光”七夕游园古北之夜活动举办工人日报-中工网记
2023-08-24 16:01
原标题:文化新观察丨古老石窟寺如何传下去、“活”起来?茫茫戈壁,莫
2023-08-24 15:52
原标题:中国建筑科技馆“中国民居——传统居住研究展”于8月22日开展
2023-08-24 15:54
原标题:讲述中华文化从诗画江南里看杭州亚运会央视网消息:杭州亚运会
2023-08-24 16:06
原标题:挑战的角色越来越多样(主题)闫妮两部不同类型新片《学爸》《
2023-08-24 14:56
原标题:“非遗+红色旅游”(引题)开出文化传承绚烂之花(主题)中国
2023-08-24 15:01
原标题:总台七夕特别节目全网热传,相关视频播放量破3亿(引题)以时
2023-08-24 13:58
原标题:粉蜡笺纸第三代传承人王敬涛坚守传统技艺(引题)“纸中牡丹”
2023-08-24 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