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人民银行公布7月社融数据和金融数据。据披露,7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5282亿元,比上年同期少2703亿元;7月贷款新增3459亿元,同比少增3498亿元。
“7月贷款增速总体平稳、边际下降,但整体来看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不减。”业内专家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单看7月贷款同比增量,可能会得出“金融支持力度有所减弱”的片面观点,但从上半年金融数据看,6月末M2、社融和新增贷款同比增速分别为11.3%、9%和11.3%,与去年末基本持平且保持在高位,已高于中央年初对2023年5%的GDP目标,体现了金融的超前发力。且从结构来看,金融对实体经济的精准支持不断加强。
(相关资料图)
单月数据波动受多重因素影响
“7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10.7%,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6个和1.3个百分点,为今年以来单月最低增速,但总的来看M2增速仍然保持在相对高位。”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
从贷款余额来看,7月数据略有回落,对此,不少专家提出,必须要全面看待数据波动。“评判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不应单看一个月的贷款新增量。”有业内人士提示,短频的单月贷款增减易受上年基数、季节因素、金融机构考核压力、地方政府追求时点金融指标等多重因素的扰动,波动较大。
他打了个比方来解释:“比如评判一个家庭是否‘有钱’,是否能支撑家庭生活不是看一个月的净收入,而是要综合看家庭的总资产和近一段时期的总收入。如果从今年贷款的累积量来看,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未减。”
董希淼也认为,7月金融数据受前期冲量因素和季节性因素影响。“6月社会融资规模和人民币贷款强势反弹,增长较快,金融机构信贷投放提前冲量,一定程度上构成对7月的透支。此外也要考虑到季节性因素,7月本是信贷投放小月,洪水等自然灾害也产生了一定影响。”他分析。
实际上,如果不局限于单一月份,不难看到,今年以来,货币政策精准有力,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如果观察2023年以来整体变化,能看到总量上,流动性是合理充裕的,货币信贷稳定增长。”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对《金融时报》记者分析,2023年以来,人民银行通过综合运用降准、中期借贷便利、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及时、充足向市场投放流动性。3月降准0.2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流动性超过5000亿元,为实体经济提供了有力支撑。如果以前7个月为整体来看,7月末贷款余额230.9万亿元,同比增长11.1%。1-7月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新增约16万亿元,同比多增1.67万亿元。
结构亮点颇多 稳健的货币政策继续有力支持宏观经济大盘稳定
实际上,尽管总量偏低,但7月数据中也不乏亮点。从整体看,7月末M2、贷款余额同比增速分别为10.7%、11.1%,保持在高位,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稳固。从结构上看,7月末主要金融机构普惠小微贷款、绿色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民营企业贷款同比增长均快于全部贷款增速,信贷结构持续优化。
梁斯提示记者,关注债券方面的亮点。“债券融资成为新增社融主要支撑因素。”他列举了一组数据,企业债券净融资1179亿元,同比多219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4109亿元,同比多111亿元。
在梁斯看来,企业债券多增与货币市场利率中枢下行,企业融资成本下降有关。7月份银行间质押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为1.53%,为今年最低。政府债券多增与三季度以来财政政策持续发力,专项债券发行速度加快有关。
实际上,总量稳、结构优、价格稳中有降,也正是今年以来货币政策发力的主要方向。调增2000亿再贷款、再贴现额度,进一步加大对“三农”、小微和民营企业金融支持力度,延续实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实施好科技创新再贷款,强化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的精准支持,这一系列政策有力引导了金融资源向重点领域倾斜。
此外,价格上,人民银行通过引导公开市场操作、中期借贷便利(MLF)中标利率带动1年期、5年期以上LPR均下降0.1个百分点。引导银行主动下调存款挂牌利率,稳定银行负债成本,为降低贷款利率创造空间。“1-7月企业贷款利率为3.94%,同比下降0.35个百分点,处于历史低位。”有专家对记者谈到,前几年企业调研时不绝于耳的“融资难,融资贵”如今很少被提及。
兼顾经济发展与风险防范 政策更重精准发力
实际上,在当前复杂严峻的大背景下,金融管理部门要回答的问题不仅仅是如何应对眼前的困难,更要实现“短期纾困和长期发展、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多重平衡。对于信贷数据,业内人士认为,不能用“多”或“少”来对应“好”和“坏”。
“货币政策不仅要‘有力度’也要‘稳得住’。”一位专家强调,货币政策不是越松越好,信贷也不是越多越好,货币政策既要兼顾经济发展也要防住风险。
据社科院统计,2023年6月末我国宏观杠杆率超过280%,这个数字已经不低,一味追求增加贷款投放在宏微观层面都会积累风险,不利于市场主体和整个金融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对企业来说,没有好的项目,而是被金融“推着走”不但会增加企业的财务负担,也不利于企业的稳健经营。
“过去三年我国并未实施强刺激政策,我国货币政策空间较大,政策工具和政策储备较为丰富。”董希淼表示,这也显示我国有较强的政策定力。
一位金融机构从业人士表示,对银行来说,为了时点指标和考核“垒贷款”,而忽视产业发展和项目质量,会造成资金淤积,其实是浪费金融资源,进而会引发风险。而对国家来说,“大水漫灌”短期内影响物价稳定,长期甚至会带来系统性风险,这方面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提供了我们很多“反面教材”。
“越是在复杂的情况下,越要注重精准发力。”梁斯表示,货币政策要更加精准发力,信贷增加首要是需要关注是经济的需求,出现阶段性波动也属正常现象。“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当下,不仅实体经济要高质量发展,也要有高质量的金融与之匹配,信贷作为社会融资总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银行应当更重视其稳定性和精准性,在市场化和法治化原则下引导金融机构将金融‘活水’引向绿色低碳、科技创新、普惠养老等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他表示。
(文章来源:金融时报)
标签:
上一篇:宁德时代获深股通连续3日净买入 累计净买入9.68亿元
下一篇:最后一页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原标题:中国经济信心说丨百亿暑期档!电影产业如何跨界带动消费升级?
2023-08-11 19:04
原标题:江苏大剧院原创民族舞剧《红楼梦》主创团队分享心得工人日报-
2023-08-11 17:54
原标题:上映七天票房刚过五亿元,后劲疲软口碑不佳(引题)《巨齿鲨2
2023-08-11 16:02
原标题:时隔三年,上海国际木偶艺术节回归(主题)十余个国家的精品木
2023-08-11 15:59
原标题:电影《孤注一掷》广州路演(引题) 导演坦言票房“狂飙”是
2023-08-11 16:06
原标题:莫言余华苏童畅聊文学与旅行引发观众热捧(引题)暑期档文化类
2023-08-11 15:53
原标题:《七种死亡》:传奇法医写给每个人的“生命使用说明书”工人日
2023-08-11 15:54
原标题:参与“童游山海”沉浸式体验中华传统文化文 北京青年报记者
2023-08-11 15:04
原标题:天博馆藏元代画家钱选精品真迹(引题)《花鸟图》手卷隽雅清新
2023-08-11 15:06
原标题:英文儿童音乐剧《小美人鱼》亮相(图)天津日报讯(记者翟志鹏
2023-08-11 15:04
原标题:名家名团风暴式“来袭”,申城音乐舞台群星闪耀文汇报记者姜方
2023-08-11 14:52
原标题:恐龙灭绝后,这里记录下完整的地球故事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胡伟杰
2023-08-11 14:01
原标题:大型演出项目成为地方拉动文旅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引题)演出
2023-08-11 13:52
原标题:陕西历史博物馆暑期“周一不闭馆”陕西历史博物馆8月11日发布
2023-08-11 14:01
原标题:山东滨州:(引题)曲艺生态更优(主题)中国文化报驻山东记者
2023-08-11 11:58
原标题:图片新闻图为孙娜(左)现场向读者展示“兰花掌”“兰花指”等
2023-08-11 10:53
原标题:“博物馆热”持续升温“打卡式观展”引争议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2023-08-11 11:02
原标题:动漫和文旅怎么“+”中国文化报实习记者王伟杰近年来,国风动
2023-08-11 11:04
原标题:在音乐旷野中“笙”声不息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谭思静舞台就
2023-08-11 10:56
原标题:辽宁:“剧本秀”蓬勃发展中国文化报驻辽宁实习记者贾晓东随着
2023-08-11 10:52
原标题:凉山彝族火把节开幕人民日报西昌8月10日电(王永战、韩柳、钟
2023-08-11 09:55
原标题:京津冀甘黔湘非遗大联展开展人民日报天津8月10日电(记者龚相
2023-08-11 10:01
原标题:山大文学院举办学术研讨会——(引题)倡议筑牢现当代文学研究
2023-08-11 10:05
原标题:中国导演张律:电影要走向更宽广的地方中新社首尔8月10日电中
2023-08-11 08:55
原标题:京津冀甘黔湘非遗大联展开展人民日报天津8月10日电(记者龚相
2023-08-11 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