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经济 > 正文

人间丨74岁老人在济南修鞋31年:只有春节才回老家 最低收费只要一块钱

时间:2023-08-07 20:09:22    来源:海报新闻    

两鬓花白,门牙脱落,双手的手指有着厚厚的老茧,黑色的布鞋脚后跟打了几个补丁,8月4日上午,海报新闻记者在济南市历下区佛山苑小区附近热心居民的指路下,见到了74岁的修鞋老人张庆海。

佛山苑小区居民大多都认得他。一上午的时间,修鞋摊前路过不少人,喊着“老张”“张大爷”,有的人是为修鞋而来,有的人来借把剪刀,也有很多人只单纯跟这位“老街坊”打个招呼。1992年,张庆海来到佛山苑小区支起修鞋摊。31年来,他不仅经历了佛山苑小区楼起,更见证了这里的一年四季。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远一点我也愿意过来找他修鞋”

一顶防雨帐篷,几张高低不同的马扎,堆在一起的修鞋工具,一张收纳着废旧衣物的铁柜子,组成了老张的修鞋摊。

31年时光流转,老张的工作时间早已固定下来,从早八点到晚八点,有时候手头有鞋子没修好,他也会“加班”把活干完。

上午九点半左右,和记者差不多时间见到老张的,还有一位50多岁的女士,她骑自行车从洪家楼教堂附近过来,路上大概需要半个小时,“距离远点我也愿意过来找老张修鞋,他干活仔细,修鞋技术好,收费又实惠。”这位女士告诉记者,她是从亲戚口中听说的这位修鞋师傅,从好多年前就开始找他修鞋,“现在修鞋的师傅不好找,有的修得不仔细,收费还很高。”当天她带来的一双白色胶底的皮革鞋,两只鞋的鞋底由于放置太久而脱落,老张用胶水给她粘好鞋底,又密密麻麻地沿鞋底缝了一圈线,最后再用胶水粘了一遍鞋底露出来的线,整个过程用时一个多小时,收费十元。

修补白色胶底鞋的过程中,佛山苑小区一位40岁左右的女士穿着凉鞋走到老张跟前,跟他吐槽自己的鞋有根带子断了,一会还有急事来不及回去换鞋,老张用补鞋机给她将鞋子修好,说着不用给钱了,几番推脱后老张让对方“给一块钱就行”。对方悄悄转了8块,微信提示音响起,老张嗔怪她“给那么多干什么,又不是多费劲。”

“老张经常这样,本身挣点钱不容易,天天这不收钱,那不收钱,那我们也不能让他白干活吧。”“他在这三十多年了,为人我们都信得过,没啥好说的,就是太实在了。”听闻有记者采访,几位居民聚了过来,说的都是老张的为人厚道。

“大家愿意找谁修鞋就找谁,我凭良心”

“人好,干活仔细,收费实惠”是老张多年来有无数回头客的最好招牌。31年春夏秋冬,除非极恶劣天气,他都准时准点守着这个修鞋摊,积累了许多好人缘,很多人从附近搬了家,却还回来找他修鞋。

狭窄的胡同口,老张的摊位对面还有一位修鞋师傅,两个修鞋摊相隔不过一米左右的距离,对方的年纪也有七十多岁了。很多人慕名来找老张修鞋,但也有人找旁边的师傅,老张不恼,“他挣得也还行,大家愿意找谁修鞋就找谁,大家都说凭本事挣钱,我凭良心干活就行了。”

上午十点半左右,老张的修鞋摊前已经有三个客户在排队等着修鞋,老张让他们把鞋留下,下午再过来。有人答应着放下鞋走了,也有人在老张摊位前找了张马扎坐下来,一边跟老张聊着家长里短,一边排队等待老张修鞋。

晌午时分,有年纪比他还要大的老街坊,手里提了重物,耳朵还有点背,老张大声招呼着,“你把东西放我这儿先回家,等我随后就给你送上楼,别自己提了。”

小巷里人来人往,老张用手艺修好了街坊们的鞋,也用自己的朴实温暖着老街坊的心。

“没想过什么时候回家”

老张的修鞋摊占地三四平方米,东西挺多,有些乱,但他清楚地知道每个家伙事儿的位置。

在他面前,最占地方的就是去年更换的补鞋机,“这个贵,三百多块钱呢,我三十多年来换了得七八个了,最开始买的补鞋机才25块钱。”老张告诉记者,他的家乡在济宁汶上县,最初走街串户给人修鞋,修一双鞋收费两三毛钱,来到济南后,才有了定点的修鞋摊。

老张说,他最初来到佛山苑小区的时候,这里还是一片建筑工地,从给建筑工人修鞋开始,到陆陆续续有居民搬进新楼房,再到如今佛山苑已经成为济南的老小区,几乎见证了小区所有的变化。他的修鞋摊不妨碍交通,也没有占用主干道,再加上他为人淳朴厚道,所以这里的管理人员也对他多了一份包容。

老张在老家有一儿一女,提起仅有的一个孙女,他语气里难掩骄傲,“学习好,在南京读研究生呢。”他告诉记者,自己只有春节的时候回老家,平时只有一个人住。但也有例外,一个星期前他刚从老家回到济南,这次在老家待了整整两个月,有相熟的街坊问他,他跟对方解释,“家里盖房子,我回去帮忙干活去了。”

老张的上门牙已经掉光了,笑起来眼睛几乎眯成一条缝,他嘴里念叨着,在济南修鞋挣得比在老家多,但房租还是有点贵,自己在附近小区租了一个地下室,房租一个月300块钱。每天早晚在家里吃,再带一点吃的,干活饿了就垫一垫。“我就一个人住,一个月挣一两千块钱,够花,还能攒点钱。”

尽管在济南生活了三十多年,但老张的活动区域似乎只囿于那几方平方米的修鞋摊,针线之间,过了大半辈子。“没想过什么时候回老家”,他说,想趁着还有力气,再干几年。

(文章来源:海报新闻)

标签: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

热文推荐

焦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