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经济 > 正文

多家港股18A生物科技公司上半年实现盈利 向行业释放积极信号

时间:2023-08-06 21:56:28    来源:证券日报    

2023年上半年,诸多创新药企还在收缩管线、艰难度日之际,已有多家港股18A Biotech(即通过港交所18A上市规则实现上市的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率先突破盈亏平衡点,向行业释放出积极信号。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年内已有诺辉健康、康方生物、和铂医药等多家港股18A Biotech上半年成功扭亏为盈。资本市场也给出积极反馈,公司发布业绩预盈公告后,多数股价均应声上涨。


【资料图】

CIC灼识咨询分析师卢礼康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多家港股18A Biotech实现半年度盈利,向投资者交出“里程碑式”业绩答卷,这意味着盈亏平衡对于Biotech来说并非遥不可及,印证了Biotech的研发创新能力和商业化能力,同时也预示着更加乐观的回报预期,为投资人注入一剂强心针。

创新药业绩贡献几何

8月4日,诺辉健康发布正面盈利警告,今年上半年,公司将录得经调整净溢利逾人民币4500万元,而上年同期则为经调整净亏损人民币1.06亿元。公司表示,2022年7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首次实现12个月经常性盈利。

此前,康方生物、和铂医药等港股18ABiotech也先后发布正面盈利公告,宣告首次实现半年度盈利。如今年上半年,和铂医药总收入同比增长约44.9%至约4000万美元,溢利在200万美元至400万美元之间。

可以看到,几家港股18A Biotech“突围”实现盈利背后的原因不一,而创新药贡献利润的情况也各不相同。其中,创新药的利润贡献主要来自License-out(对外授权)以及销售增长。

诺辉健康在业绩预盈公告中表示,上半年扭亏为盈主要是由于公司产品的商业化进程,营销成本、管理成本和研发成本的预期成本控制等。公司在此前公布的正面盈利警告中,指出旗下三款产品常卫清、噗噗管及幽幽管来自医院及直接面向消费者等渠道的收入增加,及上述产品的毛利增加。这三款产品为诺辉健康旗下用于肠癌早筛、幽门螺杆菌自测的明星产品。

专注于肿瘤及免疫性疾病的创新药企和铂医药的净利润并非全部由旗下创新药所贡献。具体而言,一方面是全球产品管线及创新疗法研发业务Harbour Therapeutics创新产品的授权收入;另一方面来自全资CRO(合同研究组织)子公司Nona Biosciences(诺纳生物)的收入大幅增加。此外还得益于提高业务营运效率、改善成本控制。

提振行业信心

高禾投资管理合伙人刘盛宇告诉《证券日报》记者,Biotech上市后面临的最大争议,是持续烧钱研发,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自我造血。多家港股18A Biotech实现半年度盈利,对于行业的提振意义还是很大的。

不管是通过创新药品销售、产品License-out获得首付款,还是通过转型CRO做项目等来获得现金流乃至盈利,均是Biotech拿到的真金白银,也是自身造血能力的体现。“有自身造血能力,能够活下去,对Biotech来说是最大的意义。对于拉回当前资本市场对于Biotech的悲观预期,实现盈利也是一个重要的积极信号。”刘盛宇表示。

“对于创新药企而言,创新产品销售和License-out成果均是评估创新药企发展潜力的核心侧面。”卢礼康认为,就后者而言,一方面,License-out体现了标的项目的临床价值受到行业认可,受让方对于该产品的商业化预期乐观;另一方面,授权方短期内能获得即时现金流,将创新研发投入的回报前置。同时能有效“自我输血”,以支持其他项目的研发和商业化及公司运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基于强健的研发能力支持,License-out将会是创新药企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

刘盛宇表示,评估Biotech是否有一个相对稳定持久的盈利预期,最主要还是公司布局的靶点,所准备的研发管线,以及各种获取现金流的策略去支撑管线的研发投入,这样才能逐步完成自身的发展和迭代。如果公司产品、管线单一,持续经营的稳定性会相对较差。

卢礼康认为,评估Biotech的盈利能力,还是需要回归基本面,从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链路综合考察是否能够形成闭环。具体而言,需要考察管线资产的适应症布局、开发策略、产能管理能力,以及商业化的推进能力。在此基础之上,更需考察某个产品的成功经验是否能够复制、推广到其他产品,以此持续营造闭环,打造飞轮效应,形成高效率、高质量的盈利成长路径。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标签: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

热文推荐

焦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