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经济 > 正文

明明只想在网上咨询健康问题,为什么变成了引导买药?_当前快看

时间:2023-06-15 14:05:51    来源:上海网络辟谣    

眼下,网上有大量健康咨询平台,声称提供在线咨询服务。但记者实测发现,部分平台或打着健康咨询的旗号卖药,或冒充专家提供伪健康咨询,想要享受真实的咨询服务非常难。


(相关资料图)

咨询健康问题

回答者真的是医生吗?

记者在某短视频平台上输入“大把掉头发什么原因”,前10个搜索结果里就有“莲主任护发中心”“大麦养发”“雍禾毛发健康”3个广告。点击“莲主任护发中心”首页,记者私信“莲主任”咨询有关“脱发”的问题,对方并没有给出回答,而是不断引导记者至其机构进行毛囊检测,并发来不少该机构的植发成功案例,直到咨询结束,记者也没有获得想要的答案。

记者又在“方舟剑客app”上向人工客服咨询,系统显示首个应答者是名叫“荆芥-工号38558”的客服。记者要求咨询专业医生,该客服表示为记者转接了医生,对话框上方的姓名变为“刘医生-5526”,但对话框内依然显示是“荆芥-工号38558”正在服务。记者追问其任职医院和执业资格,对方称只做线上咨询,不在具体医院就职。自始至终,记者都无法确认“刘医生-5526”的执业资质,也不确定到底是“刘医生-5526”还是“荆芥-工号38558”在回答问题。

更有甚者直接挂羊头卖狗肉,冒用正规医院医生的身份提供咨询。近期,北京互联网法院新增多起健康咨询服务平台的网络侵权责任纠纷案,显示有网上健康咨询平台使用北京多家三甲医院医生的姓名和头像回答患者问题,并且内容都是宣传保健品。法院审理认为,健康咨询平台使用三甲医院医生的姓名用于商业运营以获取流量价值的行为,不属于合理使用信息,侵害了三甲医院医生的姓名权和名誉权,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问题没有回答

却被开了处方药

记者测试还发现,很多“在线咨询”并不能有的放矢地回答问题,不过在推销药品方面,相关人员很积极。

在“亮健康app”中,有免费咨询和付费咨询两种模式。记者随机查看了几位付费咨询医生的主页,发现用户对医生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两位医生的评价显示,用户付费后,医生一直不回复。记者在“亮健康app”中找客服咨询,对方声称自己是药师,记者描述了最近头发容易油、脱发严重的情况后,药师并没有给出相应的建议,而是给记者推荐了除脂生发片(处方药)。

在百度上搜索“脱发”,跳出了多个带有广告性质的链接,显示答疑医生来自全国各地。记者点击其中“百度健康-免费问诊(限时)”链接,页面跳出一个二维码提示去“百度健康”微信小程序询问。记者登录该小程序后,多次询问免费问诊的问题,但客服始终答非所问,似乎不是真人而是机器人在回答。

随后,记者按照客服指引回答了几个问题,客服马上给记者提供了从1元到39.9元价位不等的咨询服务。那么,付费服务能比免费服务更精准吗?

记者支付了1元问诊费,有一名值班“医生”接诊。记者描述称,最近脱发增多,对此,“医生”没有给出相应的健康建议,而是马上推荐了口服和外用的治疗药物,并开具电子处方。记者点击电子处方笺下方的“立即配药”,页面随即跳转至“百度健康商城”小程序内下单。该“医生”还特别强调,建议在小程序上买药,不建议自行购买,如果在其他平台买药,“百度健康”将不提供复诊服务。

早在2018年9月,国家卫健委召开新闻发布会明确互联网诊疗可提供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但不能用于初诊。在“百度健康”微信小程序中,系统也有“如非复诊,仅提供医疗咨询服务”的提示。可是,记者第一次咨询“脱发”问题,为什么“医生”不回答问题,却开出了电子处方呢?

另外,收到的电子处方中也没有医师的电子签名,而2018年7月印发的《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第十八条规定:“在线开具的处方必须有医师电子签名,经药师审核后,医疗机构、药品经营企业可委托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配送。”

以上种种显示,网上健康咨询很难得到答案,还容易被诱导消费。若有健康问题,建议还是前往正规医疗机构问诊。

(文章来源:上海网络辟谣)

标签: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

热文推荐

焦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