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2月和3月房地产市场热度出现一轮快速回升之后,4月份市场表现如同“一脚刹车”,楼市复苏节奏明显放缓。
(相关资料图)
每当数据出现转折式变化,总会引发诸多猜测:复苏提前结束了?房价还会暴涨?这些想法可能误判了楼市。
复苏“踩刹车”
国家统计局1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70个大中城市房价环比涨幅整体回落,新房、二手房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数量均较上月减少。
特别是二手房市场,降温趋势更为明显。70城中,4月二手房价环比上涨的城市减少了21个;二、三线城市二手房价均现“停涨”态势,一线城市涨幅也有所收窄。
房价乏力的背后是房地产销售的放缓。3月下旬以来,主要城市房地产销售复苏进度也出现明显放缓。据机构统计,重点城市房地产销售面积环比下跌25%-50%。
国家统计局前一天公布的房地产开发投资、房屋新开工面积等反映供给端的指标同比跌幅亦有所扩大,房地产市场出现回暖动力减弱的态势。
在连续两个月的大幅回暖之后,楼市热度走降,这意味着什么?楼市又“熄火”了吗?
楼市并没有“火起来”
实际上,今年以来楼市并没有“火起来”。根据官方的判断:中国房地产市场总体依然处于调整阶段。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日前指出,尽管房地产市场需求出现恢复迹象,但房地产投资和开发建设仍在下降,房地产市场整体处于调整期,稳定房地产市场,保障和改善民生,仍需要继续努力。
值得注意的是,从官方近两日发布的数据来看,4月份房地产市场销售端和供给端出现冷热分化。
一方面,销售端持续回暖,1-4月份中国商品住宅销售面积、销售额同比增幅均扩大;全国新建商品住宅销售额绝对规模仅低于2021年同期峰值水平。
但另一方面,房企拿地、投资、新开工等供给端数据依然趋冷。销售端的改善并没有传导到供给端,两端反馈时滞较长,意味着其中仍有环节未打通。
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认为,供给端的制约因素在于部分企业风险处置和债务偿还等尚未完成,导致开发商整体拿地、开工的积极性较低。
在这一背景下,楼市“大火”、房价“暴涨”的说法都缺乏基础。后续个别热点城市的个别项目或现热销,但并不意味着大面积、大幅度的升温会紧接着出现。
楼市也并未“凉下去”
多项指标指向4月楼市复苏节奏放缓,但这并不意味着楼市已经转冷了。
一般而言,每年春节后至3月份楼市成交冲高,4月份,特别是4月下半月开始,成交活跃度会有所下降,因为小阳春的“主力军”买房入学需求已基本释放完毕。
排除季节性因素的影响,只看绝对规模,其实目前主要城市房地产市场包括销售量、房价等仍处于相对较高的位置。
以北京为例,4月份北京市二手住宅网签量为13928套,虽然较3月份的22192套下降明显,但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需要看到,一个月1.3万套的网签量并不低,市场处于不冷也不热的状态。
应该如何看待楼市阶段性复苏放缓?贝壳研究院市场分析师刘丽杰认为,在一季度市场需求集中释放后,市场交易量季节性回落,价格环比涨幅收窄,这是市场修复过程中的自然回落和调整,是市场向合理中枢修复过程中的正常振荡。
诸葛数据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陈霄则认为,在经历了前两月大幅回涨后,房地产市场从强复苏转入弱修复阶段。她预计,5月市场大概率延续稳定运行态势,较4月波动幅度不会太大。
一线城市韧性较强
需要看到,4月份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依然“坚挺”,显现出较强韧性,将为后续市场的持续复苏提供支撑。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长张波指出,4月份,一线城市新房价格环比涨幅略有扩大;二手房价也保持环比增长。
“今年的楼市复苏是从热点一二线开始的”,张波说,尤其是在一线城市,楼市热度已经传导到了土地市场。例如上海今年第一批次集中供地成交额高达519亿元人民币,参拍企业数量创近6年最多。他认为,一线城市的房价未来波动会呈现“振幅小、向上趋势不变”的特征。
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李湛认为,中长期来看,年内房地产企稳向好是大概率事件,特别是2023年经济复苏将带动房地产回暖。考虑到居民部门购房信心与意愿修复等因素,他倾向于认为,年内房地产市场会呈现出渐进式复苏,不同城市、不同地区复苏的节奏有所分化。
后续各地支持性政策或加码
4月以来楼市提振政策持续加码,郑州、杭州、合肥等重点城市缩小限购范围,上海上调多子女家庭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北京房山发布引才聚才政策等。
刘丽杰认为,官方已明确在“房住不炒”前提下继续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预计短期住房政策保持宽松并持续生效,有助于促进市场量价平稳修复。
中指研究院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认为,二季度,各地楼市政策或继续优化,如重点一二线城市库存较高的郊区或按照“一区一策”原则,优化限购条件和“认房认贷”政策;结合生育政策,对二孩以上家庭的限购套数、首付比例、房贷利率等给予支持;降低税费等。
(文章来源:国是直通车)
标签: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原标题:大师联手《唐·帕斯夸莱》《丑角》将演中新网北京5月17日电(记者高凯)集结多位大师级主创,由浙
2023-05-17 19:35
原标题:黄梅戏名家吴琼天津大礼堂献艺(引题)《女驸马》徽风皖韵动人(主题)今晚报讯(记者王洋)黄梅戏
2023-05-17 18:34
原标题:脱口秀岂能只求“笑果”今晚报记者丁晓晨近日,笑果文化旗下艺人在线下演出中发表不当言论一事引发
2023-05-17 18:35
原标题:叶祖新:相貌变化不大内心不断成长羊城晚报记者龚卫锋因在古装剧《步步惊心》中饰演十阿哥而被观众
2023-05-17 17:40
原标题:“翻红”变“翻车”情怀不是万能牌北京晚报记者李夏至每年一度的“姐姐之战”向来都自带话题,今年
2023-05-17 16:50
原标题:罗晨雪澳门逐“梅”(引题)出演杜丽娘真的很幸运(主题)新民晚报记者赵玥5月8日至21日,由中国文
2023-05-17 16:56
原标题:《东方大港》亮相国家大剧院展现港口建设者的动人故事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王群高耸如林的桥吊繁忙
2023-05-17 15:50
原标题:粤剧电影《睿王与庄妃》上映人民日报广州5月16日电(记者罗艾桦)近日,适逢第三十一届中国戏剧梅
2023-05-17 15:50
原标题:治愈系绘本作家寂地携新作归来:创作是我对这个世界最深的热爱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陈俊宇“经历过
2023-05-17 15:41
原标题:原创音乐剧《星辰》讲述雄安建城故事北京晚报讯(记者韩轩)著名音乐剧演员郑棋元领衔主演、讲述雄
2023-05-17 15:56
原标题:人类学转向标志性著作《森林如何思考》中文版面世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陈俊宇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
2023-05-17 15:55
原标题:浙江上线“乡村博物馆地图”光明日报记者陆健5月15日,随着印章盖到舞台中央的卷轴上,2023年“5·
2023-05-17 14:53
原标题:一部影视作品如何带火一座城光明日报记者牛梦笛当艺术的光影照亮丰富多彩的城市,城市表达就有了灵
2023-05-17 13:54
原标题:《长沙夜生活》:被符号化的城市和“货不对板”的夜生活尹一伊眼下的电影市场上,尽管没有出现任何
2023-05-17 11:32
原标题:关于第十届北京市文学艺术奖拟获奖作品公示的公告为充分听取社会各方面意见,确保第十届北京市文学
2023-05-17 09:48
原标题:年轻人爱上传统文化游曹睿潼探访古建筑、参观博物馆、着汉服出游……近年来,各种传统文化旅游项目
2023-05-17 09:55
原标题:文艺“吐槽”不能变成无底线攻击黄启哲综艺《乘风破浪的姐姐》第四季以新名字《乘风2023》全新出发
2023-05-17 09:54
原标题:从《媳妇的美好时代》到《咱们结婚吧》再到《温暖的甜蜜的》(引题)刘江“爱情三部曲”折射时代进
2023-05-17 09:39
原标题:京城“砖雕张”七代传承守护非遗技艺(引题)50年坚守延续老城文脉(主题)北京日报记者陈雪柠走进
2023-05-17 09:42
原标题:网剧《漫长的季节》叙事风格独特(引题)起始于悬疑落脚于生活(主题)网剧《漫长的季节》虽已收官
2023-05-17 08:41
原标题:口碑下坠的悬浮剧,为何还能不断“上新”?曹晓华女性群像剧的经典IP《欢乐颂》系列第四季,在长达
2023-05-17 08:35
原标题:古画意,逍遥游王韧随着气温渐升、白昼渐长,全国各地无不掀起旅游热。人们又可知道,古人是怎么游
2023-05-17 08:45
原标题:《永乐大典》“湖”字册修复展出北京日报讯(记者李洋)昨天,同心护珍宝聚力续华章——“字节跳动
2023-05-17 08:53
原标题:天津美院毕业生作品展亮相天津日报讯(记者翟志鹏)昨日,“笃行致远”2023年天津美术学院毕业季─
2023-05-17 08:47
原标题:克拉玛依影视平台亮相第十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近日,克拉玛依影视平台亮相第十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北
2023-05-17 0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