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经济 > 正文

史上最密集三波“自购潮”露底:超七成基金浮亏 谢治宇、傅鹏博也不灵了

时间:2023-03-17 17:46:58    来源:华夏时报    

2022年市场大幅波动,几度陷入低迷。基金公司发起了三波“自购潮”,金额达到71.5亿元,以史上最密集的自购行动用真金白银展示对市场,特别是权益投资的信心。如今,最早的一波自购已经过去一年多,从结果来看,那些被基金公司自购的产品总体业绩不佳,基金公司的眼光也没有扛住去年市场的低谷。

某大型券商分析师王宇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去年市场不好,没有赚钱效应,基金公司看好未来长期行情,所以增加了自购。同样也是因为市场行情,基金公司自购的基金业绩表现很一般。

11只净自购超亿元


(资料图)

第一波“自购潮”出现在去年1月份A股震荡之际,31家基金公司宣布自购,合计金额超过18亿元;第二波出现在去年3月份,沪指失守3000点,26家机构开启了自购潮;第三波是在去年10月17日之后,有26家基金公司、券商资管“出手”,自购金额接近20亿元,主要投向权益类基金或FOF。

先按下期间静悄悄赎回的基金不表,Wind数据显示,2022年有581只权益基金(不同份额分开计算)获得其所属基金公司的净申购。虽然具体自购时间不一,但以2022年初至今的收益来看,只有136只基金一年多来取得了正收益,剩下76%的基金收益为负。

具体来看,11只基金在去年获得所在基金公司超过1亿元的净申购,5只收益为正,6只为负,几乎对半。

获得最大手笔自购的是前海开源沪港深裕鑫A,其所在基金公司用自有资金买入2.8亿元。2022年初以来,截至2023年3月16日,该基金上涨3.27%,如果前海开源仍然继续持有没有赎回,将浮盈914万元。

其中,长江启航A一年多来收益率最高,为8.07%,也让长江资管1亿元的投入获得807万元的账面收益。

值得注意的是,长江资管在上述11只基金中占据了三个席位,数量最多。三只基金分别自购了1亿元,另外两只是长江时代精选A和长江新兴产业A,但这两只在同一区间的业绩分别亏损4.74%和6.55%,浮亏474万元和655万元。

两只基金浮盈超千万元

在去年的基金公司自购潮中,仅有两只产品浮盈超过千万元。

英大国企改革主题是一笔最成功的自购,英大基金自购了4903.92万元,如果未赎回的话,一年多来浮盈2134.22万元,是获利最多的基金自购。

今年以来,“中”字头的持续爆发引发关注,尤其是中国移动连续上涨,市值直逼A股之王贵州茅台,持续撩动着投资者的心。通联数据显示,英大国企改革主题的选股主线为“高质量竞争优势+国企改革红利”,今年来上涨8.84%。

一年多来净值增长最高的是招商核心竞争力A,2022年初至今年3月16日,收益率为51.43%,招商基金自购的2500万元也大赚1286万元。

该基金成立于2022年4月,适逢市场低谷期,当时募集到7.54亿元,去年末规模合计已经达到61.75亿元。

尽管获得管理人自购的基金中76%在一年多来的业绩为负,但也只有8只的浮亏超过千万元。

其中,谢治宇管理的兴全合宜A,一年多来回撤23.23%,兴全基金的7999万元自购资金浮亏1858万元。而傅鹏博和朱璘一起管理的睿远成长价值A亏损29.88%,3999万元也亏掉了1195万元。

博时基金成赢家

在自购军团中,自购金额最大的为易方达基金,2022年净申购12只基金6.6亿元,以FOF和指数型基金为主。但如果都从2022年初计算收益,一年多来易方达的自有资金合计浮亏6957万元。

广发基金紧随其后,去年净申购13只基金超过5.7亿元,一年多来合计浮亏2876万元。

博时基金则是2022年自购潮中的赢家,1.5亿元自购了公司旗下13只基金,只要一年来没有进行赎回的操作,账面上浮盈1739万元;创金合信基金和国泰君安资管也分别靠7000万元和4.98亿元的本金,在自家的基金上赚了689万元和416万元。

对于基金公司自购的“全景图”,华宝证券研报曾指出,从基金类型看,基金公司自购了较多数量的权益型基金,但安全边际高的偏债型基金通常获得更庞大的自购资金流入;同时,基金公司更倾向于成立年限已有一定时间、运营比较成熟的标的。从规模角度看,不同于以往偏好规模居前的特征,2022年基金公司自购更青睐规模靠后的基金。从基金经理特征看,基金公司自购更青睐具备一定经验的基金经理,但也会给予新生代基金经理适当的支持。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

标签: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

热文推荐

焦点资讯